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设备应与运行条件匹配

2015-09-30 15:06  来源:中国电力报  点击:1503
  海上风电
目前,我国5兆瓦和6兆瓦级的大容量机组在制造方面还处于少量试运行阶段,海上风机和施工设备不能适应多种建设条件,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不断完善产业链成为降低成本的不二法门 。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海上风电项目进展有关情况的通报》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海上风电建设总体进展较为缓慢。根据海上风电产业监测体系数据显示,到今年7月底,纳入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项目已建成投产两个、装机容量6.1万千瓦,核准在建9个、装机容量170.2万千瓦,核准待建6个,装机容量154万千瓦,其余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
  长期以来,阻碍海上风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海上风电涉及海洋资源开发的综合规划,除此之外,技术和成本同样是摆在海上风电面前的双重考验,虽然国内诸多企业都在进行海上风电的技术储备,但并没有建立起与海上风电需求相匹配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
  海上风电装备发展迅速
  9月5号,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第一台风电机组吊装成功,该风电场计划安装38台4兆瓦风电机组,装机容量152兆瓦。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看来,我国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省市的建设多处于规划阶段,风电主机设计、海上吊装和运营维护等方面都不成熟,中广核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安装标志着海上风电在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未来的大规模发展指日可待。
  实际上,在海上风机制造方面,我国龙头企业金风科技、湘电风能、华锐风电等早有布局,
  华锐风电为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上海东海大桥102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提供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江苏省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国电龙源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工程采用了19台由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3兆瓦风电机组,借着风电机组的高稳定性、高可利用率,华锐风电得到业主的广泛好评。截至2014年底,华锐风电海上累计装机容量达170兆瓦,占国内市场25.8%。
  今年6月,金风科技与协同三峡集团在福清市打造福建省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园区包括海上风电机组检测中心、海上风电生产基地、风机出口基地、海上风电运维和培训基地四大基地,发展海上风电设备(装备)的制造、销售及运维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业务。此外,亦组建国家海上风电研发中心。
  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晓萍说
  “湘电风能是最早推出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厂家之一。早在2010年,湘电风能就推出了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在欧洲和福建沿海各安装了一台样机。”湘电风能针对海上风电市场正在推出与5兆瓦直驱型海上风电机组同一平台的6兆瓦、4.5兆瓦、4兆瓦系列机组。这是针对我国目前海上风场条件及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设备等现有条件去考虑的。
  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来看,我国陆上风电的平均造价已经由8000元/千瓦下降到4000元/千瓦左右,而海上风电的造价还停留在8000元/千瓦~12000元/千瓦,海上风电的单位造价大约是路上风电的两倍,但其标杆电价并没有达到陆上风电电价的两倍。
  在核心技术方面
  虽然国内诸多企业都在进行海上风电的技术储备,但并没有建立起与海上风电需求相匹配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我国5兆瓦和6兆瓦级的大容量机组在制造方面还处于少量试运行阶段,海上施工设备也不能适应多种建设条件。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锡凡介绍说
  “海上风电建设施工困难、检修成本高,环境较为恶劣,不同方案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能相差较大。因此,对海上风电系统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理事长杨校生认为海上风电产业链及标准规范尚待完善。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还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技术规范,难以对工程全过程实施有效指导,海上风电面临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的风险。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建设的提速,设备企业必须在多年参与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的过程中形成核心的海上风电研发和运维团队,在提高机组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就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运行数据的分析汇总、备品备件供应及时性、提高运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等方面,形成一套完善的运行维护体系,为我国下一轮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积累宝贵的项目运行和管理经验。
  短评
  尽快建立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壹心
  海上风电要发展,就必须提升其与其他能源相对比的经济性。海上风电项目主要由风电整机、风塔及桩基、海底电缆三部分构成。海上风电的总投资中,整机、风塔、海底电缆等设备投资约占50%~60%。在电价政策确定的前提下,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把成本降下来,而海上风电专用设备在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
  海上风电的成本要降下来,需要完整的产业配套支撑,而我国目前在海上风电的许多设备环节仍受制于人,致使综合成本居高不下。此前,我国专业海上风电吊装设备完全依赖进口,风电场施工以租借设备为主,安装成本高成了制约海上风电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今年年初,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的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面向海上风电作业的超大型多功能吊装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通过验收。该研发团队掌握了海上风电工程超大型多功能吊装装备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掌握了起吊重量800吨的海上风电作业用超大型多功能吊装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技术。
  海上风电设备要经历严苛的环境挑战,长期受到水汽、盐雾侵蚀及海浪的冲击,很容易发生腐蚀问题,因此,为保证风电装备20年的正常服务寿命,必须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而涂料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设备防腐市场基本上被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美国的PPG、丹麦的海虹老人、挪威的佐敦等国际涂料巨头垄断。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示范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在后期推动整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海上风电产业配套体系,才能实现海上风电整体成本的下降和自主技术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