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

海上风电启航遇风浪 二次招标尚难启动

2012-02-29 17:40  来源:百方网  点击:1227

  眼下,陆上风电身陷电网限电困扰,业界纷纷寄望于海上风电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以解产业低迷之苦。然而,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家2010年9月完成的首轮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招标至今一年多时间竟无一动工,而酝酿已久的第二轮海上风电招标也暂难启动。
  据记者了解,造成项目开工不力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家风电开发规划与国家海洋功能区定位尚需要有效衔接。而从整体上来看,项目建设成本投入过大而导致的项目盈利难预期,以及风电设备商扎堆进军海上等一系列因素都成为行业短期及长期困扰,国内海上风电的产业航母正经历未起航即已触礁之痛。
  项目规划被打乱
  “海上风电目前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国家能源规划与国家海洋规划尚需要有效衔接。”龙源电力公司总经理谢长军在2月23日举行的“2012中国清洁电力峰会”上直言。
  据了解,龙源电力在2010年9月中标首轮海上风电招标的江苏大丰20万项目,至今仍由于涉及海域征用问题未拿到国家海洋局的“路条”。按照要求,所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计划必须符合国家海洋功能区规划,这一新近出台的规定让前期项目选址时未曾考虑海洋功能区规划的首批四个项目均未获得国家海洋局核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策方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就在2010年9月首轮海上风电招标结果公布后不到一个月,国家对海洋功能区划进行了新一轮调整。这次调整结果给本来沉浸在成功中标喜悦中的各电力企业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华能新能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按照新的海洋功能区定位,公司首批中标的滨海30万千瓦近海风电项目,要穿越8千米长的珍稀动物保护区。“保护区上空不允许架设输电线路,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做风电场设计,否则国家海洋局不予核准。”该负责人称,新的设计方案已作出,但能不能通过还不确定。
  据记者了解,其他的项目中标方如中电投、国网下属鲁能集团所遭遇的问题是,中标的项目周围被定位为围垦区或者生态旅游区,前期的项目设计建设规划全被打乱。
  谢长军告诉记者,他希望龙源中标的20万项目下半年能顺利通过国家海洋局核准,并及时开工建设。
  成本高 盈利难
  “修改风电场设计建设方案,将相应带来项目总投资成本预算的大幅增加。”上述负责人表示,例如有的项目修改后要增设海底电缆,这一块只能使用国外产品,成本负担将会大幅增加。
  目前,企业疲于应付海洋功能区调整给项目带来的麻烦,无暇顾及太多。但多数专家对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远高于陆上风电的高额项目造价,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难度或将更加剧海上风电项目的成本负担。
  广西银河艾万迪斯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差等因素,国内海上风电的成本投入相比于目前陆上风电7000元/瓦的综合造价水平,至少要高出一倍,“由于海上风电机组功率和体积均比陆地风机要大,因此光机组设备的投入就得高出陆地5%-10%”。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曾对记者表示,机组成本只是风电场建设成本的一小部分,其他的诸如风电成基座、电缆等配套设施的投入更多,另外还包括风机装运、安装费用。据了解,风电设施和安装费用约占整个风电场建设成本的79%,而陆地风电基础设施安装费用仅占整体40%左右。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海上风电发展局近期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海上风电的发电总成本大约为每1000千瓦时243美元,而发同样的电,陆上风电成本仅97美元。
  而对于遭遇各种困境制约的首批海上风电项目盈利前景如何的询问,多数专家均称无法预测。“目前,运行经验相对成熟的国内陆上风电项目的内部资本收益率平均在10%左右,海上风电项目恐怕要比这低。”谢长军称。
  设备商急扎堆恐酿“苦果”
  下游风电场开发的种种不确定性并未影响国内各大风机制造商纷纷进军海上风电的步伐。在他们眼里,或许看到的只有“到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达500万千瓦,到2020年达3000万千瓦”规划数字所勾勒出的宏伟蓝图。
  去年一年时间里,包括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龙头风电设备商纷纷宣布加快海上风机研发计划。不久前,华锐风电还宣布其自主研制的6兆瓦大型海上风电机组中标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设备采购招标。
  为加码进军海上风电,华锐风电还在去年6月宣布将改变原募资项目,将数十亿募集资金集中投向江苏盐城港射阳港区海上风电机组装运基地项目。
  对此,有业内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设备商着眼于长远提前布局海上风电设备供应版图本无可厚非,但从目前来看,海上风电开发远没有想象中顺利,这会直接影响设备的采购及安装进度,也将大大考验现金流正日渐紧张的各设备商的承压能力。“去年以来各主要设备商现金流净额均已告负,且有不断减少之势。如果过度豪赌海上风机,恐有资金链断裂风险。”该专家说。